朱元璋军中有不少蒙古骑兵,为何这些蒙古勇士要为大明效力呢?

平心在线 29 1

朱元璋军中,确实有大量的蒙古骑兵。这些蒙古骑兵或在各卫所屯田守边,还有不少人立功任官。

当时,大明与北元政权仍然处于战争状态,为何这些蒙古勇士要为大明效力呢?

蒙古勇士对元明两朝的态度

当年,鲜卑人曾统治北方,但隋朝建立后,鲜卑贵族及普通百姓依然正常生活于中原。

同样,后来的沙陀人、契丹、女真,在他们所建立的政权覆灭后,也依然正常生活于中原。

这是因为:“天下”二字,绝不像今天一些偏激朋友所想的一般狭隘。

入主中原后的蒙古人也是如此。

朱元璋军中有不少蒙古骑兵,为何这些蒙古勇士要为大明效力呢?-第1张图片-平心在线

忽必烈建国号为“元”,以秦汉隋唐这样的中原王朝自居。

在元朝廷的文书中,无不以“天下之主”、“中国之主”称呼元代皇帝。

而内迁到内地的蒙古普通人,则采用中原人士的生产方式,按照中原人的方式生活。

这些蒙古人士进入中原后,已经接受了中原的传统道德观念,以儒家思想的忠、孝、节、义作为行为规范。

在《元史》中,记载了大量不事二夫的烈女,孝敬父母的孝子。

虽然元代有不少民族隔阂、歧视政策,但总体上,蒙古贵族与其他贵族一起,共同维持元的统治秩序,而蒙古下层百姓与其他下层百姓一起,劳作、生活,都是大元王朝的子民。

虽然民族不同,但大家都认可自己为元廷这个“天下之主”的臣民。

朱元璋军中有不少蒙古骑兵,为何这些蒙古勇士要为大明效力呢?-第2张图片-平心在线

展开全文

元末大起义爆发后,一些汉族地主武装组织起来,成为元廷镇压起义的中坚力量。比如元、北元最后的支柱人物王保保,就是汉人。

同样,一些蒙古下层人士也加入起义军,反抗元廷统治。

所以,元明易代,对当时的普通人来说,就是一次正常的改朝换代。蒙古人的效忠对象,并不受到狭隘民族观念的影响。

朱元璋的态度

在《奉天讨元北伐檄文》中,朱元璋阐述了自己的看法。

文章开篇,朱元璋就阐述了他对元朝地位的看法。

元入主中原,是”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“,不合理,但当时也是“实乃天授”,也是一正统王朝。

其后,朱元璋列举了蒙元失德之处,如以臣弑君,以弟收兄妻,子征父妾,“失君臣之道”等事迹,这些劣迹导致中国之民民不聊生,所以“天厌其德以弃之”。

随即,朱元璋强调“驱逐鞑虏,恢复中华,立纲陈记,救济斯民”,表明要推翻蒙古贵族的统治。

最后,朱元璋强调:蒙古人、色目人,虽非华夏族类,但“同生天地之间”,只要知华夏礼仪,愿为臣民的,“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”,一视同仁。

朱元璋军中有不少蒙古骑兵,为何这些蒙古勇士要为大明效力呢?-第3张图片-平心在线

朱元璋的意思非常明确。

“驱逐鞑虏”的对象,是元统治者,而对于一般人,则一视同仁。

朱元璋不仅仅只是在大略上泛泛而谈,他高明、耐心的方略,打消蒙古军人的疑虑,满足蒙古军人的基本诉求,使大批蒙古军人“归附”大明。

第一次大“归附”:徐达、常遇春北伐

元代为加强对中原的控制,部署了大量蒙古士兵进入中原。

其中,“河洛、山东据天下腹心,则以蒙古、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”,以屯于山东、河南居多。

这些军人“即营为家”,每个蒙古士兵背后都是一个家庭。

对他们来说,他们最大的疑虑是明军对他们及家庭的政策,他们最大的诉求是家庭安宁,少受波及。

此外,在元廷的内部斗争中,驻于这一带的蒙古宗王、将领,尽管地位显赫,但其已经为王保保等汉族地主所压制,不但要接受其节制,而且要时常卷入无休无止(关键自己只能跟班,捞不到好处)的内斗。他们最大的诉求是保障其权力、地位。

朱元璋的方略,使这些蒙古军大多数加入了明军。

当时,由于元军精锐集中于关中、山西等地,因此,徐达、常遇春北伐时,优势是比较明显的,明军战胜攻取基本上不存在问题。

因此,以武力为后盾,宣扬政策,争取蒙古将士的支持是有可能的。

一方面,朱元璋在北伐前积极争取山东、河南地区的各族将领,试图通过谈判满足,或部分满足将领们的诉求,减少抵抗。

另一方面,朱元璋反复向徐达、常遇春(尤其后者)强调不屠城,不扰民的政策,争取获得当地军民的支持。

朱元璋军中有不少蒙古骑兵,为何这些蒙古勇士要为大明效力呢?-第4张图片-平心在线

因此,朱元璋攻取山东、河南,遭到的抵抗不大,基本上顺顺当当取胜,大量的蒙古将领,甚至宗王(如梁王阿鲁温)都率军投降。

朱元璋对于新附将士的安排也是十分到位的。

主动归附的将领都被授予官职,而归附的普通士兵,则抽调一部分跟随继续征战,大部分留屯本地。

如此,蒙古将领,普通士兵的利益都得以保障。

当然,除了河南、山东等地的蒙古军将士外,在其他地区驻扎的蒙古军将士也陆续被收复。

在两广、福建等地驻扎的蒙古军将士,有一些后来还移到了北方卫所,替大明守北疆。

因为朱元璋政策得当,因此,大部分内迁的蒙古人士留了下来。

据《蒙古源流》记载,四十万蒙古人,只有六万人“拼杀逃脱了出来”,其余三十四万余留在了汉地。

第二次大“归附”:辽东

辽东地区的情况相对特殊。

元在辽东地区也驻扎了数十万人,以木华黎的后人纳哈出为主要统帅。

朱元璋军中有不少蒙古骑兵,为何这些蒙古勇士要为大明效力呢?-第5张图片-平心在线

由于辽东地区的环境迥异于中原,该地驻军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游牧习性,且当时到中原的交通不便,因此,及时在元代时,辽东地区也保留了一定的独立性。

征辽东不易,路途遥远,代价高昂,且对方容易流串,战事很可能久拖不决。

为此,朱元璋立足于安抚、招降。

然而,这需要极大的耐心。

这个纳哈出原本对元廷是极为忠心的。

早在1355年,朱元璋攻取太平时,就俘虏了时为太平路万户的纳哈出。

当时,朱元璋以其为名臣之后,特别优待,并派人劝降。但纳哈出坚决不降,执意北归,朱元璋遂赠送路费,将他放走。纳哈出北归后,仍然效忠元廷,企图重整旗鼓。在明朝建立不久,纳哈出即拥兵据辽阳,屡屡袭击明边。许多元朝遗臣纷纷投入其下,使其实力更加雄厚。

然而,朱元璋对解决辽东问题是有清晰认识的。

辽东地区的蒙古军,其实在元代时对元帝就若即若离,除了纳哈出等高级贵族外,广大将士对深失人望的元廷并没有特别忠诚。

之所以他们依然与大明为敌,主要原因在于:地方偏远。明廷的宽恤政策未及宣达,而明军的兵威也远未触及。因此,辽东蒙古军效忠元廷,但自称一系。

因此,朱元璋为解决辽东问题,展现出极大的耐心。

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内,朱元璋先对其他方向用兵,未大举对辽东用兵,只是以招降为主。

一方面,朱元璋多次致书纳哈出,争取其归顺,另一方面,朱元璋又积极招降其他势力,争取鼓励纳哈出。

在长达二十年的持续招抚后,辽东蒙古军许多将士已经动摇,有的甚至直接归附了大明。

随即,朱元璋采取了武力迫降。

朱元璋军中有不少蒙古骑兵,为何这些蒙古勇士要为大明效力呢?-第6张图片-平心在线

一方面,朱元璋准备了大批兵马军饷,对进军做了妥善部署,确保了战则必胜。

另一方面,朱元璋继续派人招抚纳哈出及其属下,并授意冯胜等人加强战场劝降。

在积极的政治攻势下,纳哈出部属多愿降明,而在明军的强势推进下,纳哈出也意识到武力对决。

最终,纳哈出率20万之众,归降明朝。

长时间的持续招抚,瓦解其抵抗意志,最后又以强大武力,最后实现“有征无伐”,“全一方之民”,顺利解决了辽东问题。

纳哈出的归顺,是规模最大的以此蒙古军归附事件。

持续“归附”

在朱元璋时期,北方的蒙古将士内附的也很多。

其中原因,主要有两个。

1、草原的日子不好过。

朱元璋军中有不少蒙古骑兵,为何这些蒙古勇士要为大明效力呢?-第7张图片-平心在线

草原地区的经济条件原本就很恶劣,在元廷北逃后,情况进一步恶化。

一方面,大批北归的蒙古人,使草原的经济负担更难以支撑。

另一方面,由于明元长期处于战争状态,漠北与中原经济联系中断,难以通过互市等方式获取经济利益,无疑进一步加重了其经济问题。

尤其是一些离开草原很多代的蒙古人,回归故土,但却完全不能适应草原的生产、生活,日子很难。

此外,草原的持续的内讧,也使各部之间互有征战,许多部族不胜其烦,不堪其扰。

2、朱元璋的政策优厚。

一方面,归附的蒙古将士生活很不错。

归附的蒙古贵族,都获得爵位封号。虽然其地位与元时有一定差距,但基本上保全了荣誉地位。

而对于一般的蒙古将士,其待遇则比一般的明军将士都要好。

归附的蒙古军将士的基本待遇(月俸、月粮)与普通明军一样,但特殊的赏赐比较多。而且,由于归附的蒙古军将士在边地作战确实比一般明军要适应一些,因此,其获得提拔的机会也多于一般的明军将士。

此外,朱元璋还特别关注“感情问题”,照顾蒙古将士的情感,不使其有屈辱感。

朱元璋反复强调:元虽夷狄,但君主中国百年,朕与诸卿的父母都赖其生养!元的兴亡只是气数问题!

在明军攻破元上,大获元皇族宗室后,朱元璋拒绝了“献俘仪式”,以免使蒙古将士有屈辱感。

而对于俘虏的元室女性,朱元璋也是有礼有节,不许侮辱,给予各种关照,甚至表示“若其欲归,当遣还沙漠”。

蓝玉在捕鱼尔海大捷后,派人护送后妃公主及其他贵族回京,途中传出蓝玉私通元妃、元妃自尽的事情,朱元璋直接怒斥蓝玉!

可以说,“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”被朱元璋落到了实处。

一边是艰难、凶险的草原生活,一边是优待,许多部族、将士纷纷归附明。

比如:后来著名的朵颜三卫,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归附大明的。

据后世学者考证,朱元璋时期,归附明的蒙古、色目人在60万-100万之间(各有差异)。

这些蒙古、色目归附人,为明边防、经济建设都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
回顾这段历史,我们会发现:在元明易代之时,“驱逐鞑虏”,但驱逐已经“天厌”的蒙元统治贵族。无论中原人士还是蒙古、色目人,他们都认同同一个“天下”。

对当时的蒙古将士来说,明代元,是“天下之主”换了。

既然如此,为新的“天下之主”而战,又有什么奇怪的呢?

更值得赞扬的是朱元璋。

他既“驱逐鞑虏”,又不为狭隘观念所误,坚持推行民族平等的政策,对历史是有重大贡献的。

标签: 蒙古 朱元璋 大明 军中 骑兵

发表评论 (已有1条评论)

评论列表

2023-11-13 21:24:35

数加入了明军。当时,由于元军精锐集中于关中、山西等地,因此,徐达、常遇春北伐时,优势是比较明显的,明军战胜攻取基本上不存在问题。因此,以武力为后盾,宣扬政策,争取蒙